家居廣告亂象叢生,屢禁不止_溫馨家居網
- 來源: 行業新聞
- 時間:
當下,家居企業為了追逐利益,濫用廣告,夸大其詞,進行虛假宣傳,來為自己“造勢”。不僅打壓了其他同行品牌,還對顧客造成極大的損害。
9月1日,新修訂的《廣告法》正式實施。新法此次修改幅度較大,很多“極度”詞匯,例如:國家級、世界級、最高級、最佳、最大、第一、唯一、首個、首選、最好、最大、金牌、王牌、填補國內空白等詞匯都被禁用,不能出現在廣告中。不僅如此,在新出爐的新《廣告法》里,也多次提及“代言人”一詞,如,童星不能代言,藥品禁止明星代言等等。而且,這部被稱作“中國最嚴”的新《廣告法》,對于違法廣告的處罰力度將會更大。那么,面對如此嚴厲的廣告法,家居企業、經銷商以后做宣傳、打廣告,該如何去做,才能繼續“任性”呢?本期專題將帶領大家一起來思考和探討。
近十年來,家居行業市場發展迅猛,各種家居產品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如何在家居行業中凸顯自身“優勢”?很多廠家、經銷商的做法就是利用廣告,進行夸大或者虛假宣傳,來為自己“造勢”,以此來吸引人購買,同時打壓其他同行品牌。大多數購買者似乎只能從各品牌發布的廣告一窺究竟,甚至聽之信之。然而,這些廣告真的可信嗎?
走進一些大型家居產品大賣場,“中國最具競爭力第一品牌”“中國領導品牌”“全國銷量第一”等字樣隨處可見。同一類產品,至少有兩三家都標榜自己的行業領航地位。一家名牌廚電的廣告上就赫然寫著:××,中國高端廚電領導者。
十大品牌、一線品牌、知名商號、領軍十強……眾多的家居企業宣傳讓人亂花漸欲迷人眼。僅木門一種,就有“木門行業名牌產品”“木門行業領導品牌”“木門十大品牌”以及“木門十大著名品牌”等多種說法,每家都說自己是正宗的,不僅讓人看得一頭霧水,而且也很難確定究竟哪個頭銜是真的,哪個是假的。一個市場里面,商家品牌廣告中號稱“十大品牌”“十強”的就有十幾家,涉及地板、陶瓷、衛浴、集成吊頂、櫥柜、墻紙等多個領域。
本刊記者也走訪了一些家居建材市場,光在陶瓷區,記者數了數,“中國瓷磚十大品牌”“陶瓷十大品牌”“中國陶瓷十強企業”等名頭一共出現了20多個。這還是所謂的“十大品牌”嗎?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。
很早開始,家居企業就出現了請明星代言的現象。當下也是隨處可見,陳道明在地板上、蔣雯麗在櫥柜前、林志玲在沙發上、楊麗萍在后花園里……目前幾乎所有一線明星都有代言家居品牌,有的甚至代言多個品牌。在食品、醫療保健品代言廣受質疑之后,家居建材行業逐漸成為明星吸金的最大行業。
在現代社會,明星代言早已不是新鮮事,不少家具企業也認為請明星代言是一個宣傳產品、品牌的好手段。因此,為了能夠在充滿血腥的廝殺中進行突圍,樹立品牌的廣度和深度,明星代言式的廣告宣傳已經成為每個經營者必定的營銷手段。
但是,隨著明星代言風的興起,廣告宣傳進入了另外一種模式。有些商家被利益所蒙蔽,開始惡意發布廣告,或者采用名人虛假代言等。當下,很多明星代言,都是在完全不了解產品、品牌的前提下,就大打“誑語”,說這個產品自己親身用過,非常不錯,然后在公眾媒體上強力推薦。還有一些企業,選用名氣大的明星來宣傳自己的產品,把“粉絲”對明星的喜好,轉嫁到他所代言的產品上,很多消費者不顧自己的條件,花大價錢買明星代言的產品,還跟身邊人“炫耀”,“你看,我買的這個是×××代言的”等等。這些非正常的廣告宣傳手段,已嚴重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,嚴重侵犯了部分正規商家的利益,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,干擾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。
一直以來,“馳名商標”這個詞在人們心目中代表著品質和信譽,什么產品只要一標注“馳名商標”,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信得過的產品。
然而,走進一些家居建材大賣場,就能看到有不少地板、陶瓷等品牌在廣告宣傳中都注明自身是馳名商標,除了大家熟知的一些大品牌外,還有很多聞所未聞的品牌也都打著“馳名商標”的旗號。有一些商家還注明了“上海著名商標”“浙江省著名商標”等字樣。
還有很多品牌廣告都標有“國家免檢產品”的字樣,旁邊還有已被廢除的國家免檢認證標識。一位消費者就甚感疑惑:“我記得自打三鹿奶粉事件后,‘免檢’不是已經被廢止了嗎?怎么這里還有商品在使用呢?打上這樣的標簽,我還怎么敢買呢?”
在某家具店,趙女士看中了一套餐桌,問及價格,得知非常昂貴。問其昂貴的原因,銷售人員向趙女士介紹:“因為這套餐桌是‘全實木’打造的,比其他材料的桌椅成本高,所以價格上會貴些。一分錢一分貨嘛!”然而,趙女士準備試試椅子的舒適度時,抬起椅子放到合適的位置后,發現椅子比預計的輕,然后又抬了抬桌子,發現也很輕,于是就質問銷售人員:“實木的東西我也看過不少,你們家的怎么這么輕???這是全實木嗎?”在趙女士的一再追問下,銷售人員才承認這套桌椅只有四條腿是實木的。這樣的情況,隨處可見。
還有很多企業、店鋪,在廣告上,都打出“零甲醛”“100%天然原料”“不含任何有害物質”“永久抗菌”等等標語,甚至對員工的培訓上,也在跟他們灌輸這樣的信息,讓員工在銷售過程中,跟顧客溝通、介紹時,用這樣的信息來“誘騙”消費者,讓他們產生消費行為。
是否每一家企業都能做到“全實木”?“零甲醛”“100%天然原料”是不是甲醛的含量就真的為“0”,材料天然度真能達到100%?是否一種物質,添加到家居建材產品中,就真的能做到永久性抗霉、抗菌?……
隨著人們對家居舒適度、健康安全指數的要求越來越高,實木家具、天然材料成了消費者購買的首選。所以,就不乏一些投機取巧的廠家、經銷商、店面銷售人員,只看到眼前利益,對家居產品、品牌進行一些虛假宣傳,打壓同行,欺騙消費者。而這最終,還是會被消費者所“識破”,會被消費者拋棄,進而損害到自身的利益。